齐国佐不辱命
原文
晋师从齐师¹,入自丘舆²,击马陉³。
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⁴、玉磬与地⁵。"不可,则听客之所为⁶。"
宾媚人致赂⁷,晋人不可⁸,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⁹,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¹⁰。"对曰:"萧同叔子非他¹¹,寡君之母也¹²;若以匹敌¹³,则亦晋君之母也¹⁴。吾子布大命于诸侯¹⁵,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¹⁶,其若王命何¹⁷?且是以不孝令也¹⁸。诗曰¹⁹:'孝子不匮²⁰,永锡尔类²¹。'若以不孝令于诸侯²²,其无乃非德类也乎²³?先王疆理天下²⁴,物土之宜²⁵,而布其利²⁶。故诗曰²⁷:'我疆我理²⁸,南东其亩²⁹。'今吾子疆理诸侯³⁰,而曰'尽东其亩'而已³¹;唯吾子戎车是利³²,无顾土宜³³,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³⁴?反先王则不义³⁵,何以为盟主³⁶?其晋实有阙³⁷。四王之王也³⁸,树德而济同欲焉³⁹;五伯之霸也⁴⁰,勤而抚之⁴¹,以役王命⁴²;今吾子求合诸侯⁴³,以逞无疆之欲⁴⁴。诗曰⁴⁵:'敷政优优⁴⁶,百禄是遒⁴⁷。'子实不优⁴⁸,而弃百禄⁴⁹,诸侯何害焉⁵⁰?不然⁵¹,寡君之命使臣⁵²,则有辞矣⁵³。曰⁵⁴'子以君师辱于敝邑⁵⁵,不腆敝赋⁵⁶,以犒从者⁵⁷;畏君之震⁵⁸,师徒桡败⁵⁹。吾子惠徼齐国之福⁶⁰,不泯其社稷⁶¹,使继旧好⁶²,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⁶³。子又不许⁶⁴,请收合馀烬⁶⁵,背城借一⁶⁶。敝邑之幸⁶⁷,亦云从也⁶⁸;况其不幸⁶⁹,敢不唯命是听⁷⁰?'"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 晋师从齐师:晋师,晋军;从,追击;齐师,齐军
- 入自丘舆:入,进入;自,从;丘舆,地名
- 击马陉:击,攻击;马陉,地名
- 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齐侯,齐顷公;使,派;宾媚人,国佐;赂,贿赂;以,用;纪甗,纪国的甗
- 玉磬与地:玉磬,玉制的磬;与,和;地,土地
- 不可,则听客之所为:不可,不行;则,就;听,听从;客,客人;之,的;所为,所做的事
- 宾媚人致赂:宾媚人,国佐;致,送达;赂,贿赂
- 晋人不可:晋人,晋国人;不可,不同意
- 必以萧同叔子为质:必,必须;以,用;萧同叔子,人名;为质,作人质
- 而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而,并且;使,让;齐,齐国;之,的;封内,境内;尽,全部;东,向东;其,它的;亩,田亩
- 萧同叔子非他:萧同叔子,人名;非,不是;他,别人
- 寡君之母也:寡君,我国国君;之,的;母,母亲;也,啊
- 若以匹敌:若,如果;以,按照;匹敌,对等
- 则亦晋君之母也:则,那么;亦,也;晋君,晋国国君;之,的;母,母亲;也,啊
- 吾子布大命于诸侯:吾子,您;布,宣布;大命,重要命令;于,向;诸侯,诸侯
- 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而,却;曰,说;必,必须;质,作人质;其,他的;母,母亲;以,来;为,作为;信,信用
- 其若王命何:其,这;若,对;王命,王命;何,怎么样
- 且是以不孝令也:且,而且;是,这;以,用;不孝,不孝;令,命令;也,啊
- 诗曰:诗,诗经;曰,说
- 孝子不匮:孝子,孝子;不,不;匮,缺乏
- 永锡尔类:永,永远;锡,赐予;尔,你;类,同类
- 若以不孝令于诸侯:若,如果;以,用;不孝,不孝;令,命令;于,向;诸侯,诸侯
- 其无乃非德类也乎:其,这;无乃,恐怕;非,不是;德类,德行的同类;也乎,吗
- 先王疆理天下:先王,先王;疆理,治理;天下,天下
- 物土之宜:物,观察;土,土地;之,的;宜,适宜
- 而布其利:而,并且;布,分布;其,它的;利,利益
- 故诗曰:故,所以;诗,诗经;曰,说
- 我疆我理:我,我们;疆,疆界;理,治理
- 南东其亩:南东,向南向东;其,它的;亩,田亩
- 今吾子疆理诸侯:今,现在;吾子,您;疆理,治理;诸侯,诸侯
- 而曰'尽东其亩'而已:而,却;曰,说;尽,全部;东,向东;其,它的;亩,田亩;而已,罢了
- 唯吾子戎车是利:唯,只;吾子,您;戎车,战车;是,是;利,有利
- 无顾土宜:无,不;顾,顾及;土宜,土地的适宜
- 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其,这;无乃,恐怕;非,不是;先王,先王;之,的;命,命令;也乎,吗
- 反先王则不义:反,违背;先王,先王;则,就;不义,不义
- 何以为盟主:何以,凭什么;为,做;盟主,盟主
- 其晋实有阙:其,这;晋,晋国;实,确实;有阙,有缺陷
- 四王之王也:四王,四王;之,的;王,称王;也,啊
- 树德而济同欲焉:树德,树立德行;而,并且;济,帮助;同欲,共同愿望;焉,啊
- 五伯之霸也:五伯,五霸;之,的;霸,称霸;也,啊
- 勤而抚之:勤,勤劳;而,并且;抚,安抚;之,他们
- 以役王命:以,来;役,服从;王命,王命
- 今吾子求合诸侯:今,现在;吾子,您;求,寻求;合,联合;诸侯,诸侯
- 以逞无疆之欲:以,来;逞,满足;无疆,无边;之,的;欲,欲望
- 诗曰:诗,诗经;曰,说
- 敷政优优:敷政,施政;优优,宽厚
- 百禄是遒:百禄,各种福禄;是,都;遒,聚集
- 子实不优:子,您;实,确实;不,不;优,宽厚
- 而弃百禄:而,却;弃,抛弃;百禄,各种福禄
- 诸侯何害焉:诸侯,诸侯;何,什么;害,害处;焉,呢
- 不然:不然,否则
- 寡君之命使臣:寡君,我国国君;之,的;命,命令;使臣,使臣
- 则有辞矣:则,就;有辞,有话可说;矣,了
- 曰:说
- 子以君师辱于敝邑:子,您;以,率领;君师,国君的军队;辱,屈辱;于,在;敝邑,我国
- 不腆敝赋:不腆,不丰厚;敝赋,我国的军队
- 以犒从者:以,来;犒,犒劳;从者,随从
- 畏君之震:畏,害怕;君,您;之,的;震,威势
- 师徒桡败:师徒,军队;桡败,失败
- 吾子惠徼齐国之福:吾子,您;惠,恩惠;徼,求;齐国,齐国;之,的;福,福气
- 不泯其社稷:不,不;泯,灭亡;其,它的;社稷,国家
- 使继旧好:使,让;继,继续;旧好,旧日的友好
- 唯是先君之敝器、土地不敢爱:唯,只;是,这些;先君,先君;之,的;敝器,破旧的器物;土地,土地;不,不;敢,敢;爱,吝惜
- 子又不许:子,您;又,又;不,不;许,答应
- 请收合馀烬:请,请;收合,收集;馀烬,残余
- 背城借一:背城,背靠城墙;借一,借一战
- 敝邑之幸:敝邑,我国;之,的;幸,幸运
- 亦云从也:亦,也;云,说;从,听从;也,啊
- 况其不幸:况,何况;其,如果;不,不;幸,幸运
- 敢不唯命是听:敢,敢;不,不;唯命是听,唯命是从
白话译文
晋军追击齐军,从丘舆进入,攻击马陉。
齐顷公派宾媚人用纪甗、玉磬和土地贿赂。"如果不行,就听从客人的安排。"
宾媚人送达贿赂,晋国人不答应,说:"必须用萧同叔子作人质,并且让齐国境内全部向东开垦田亩。"宾媚人回答说:"萧同叔子不是别人,是我国国君的母亲;如果按照对等关系,那么也是晋国国君的母亲。您向诸侯宣布重要命令,却说必须用他的母亲作人质来作为信用,这对王命怎么样?而且这是用不孝来命令。诗经说:'孝子不缺乏,永远赐予你同类。'如果用不孝来命令诸侯,这恐怕不是德行的同类吧?先王治理天下,观察土地的适宜,并且分布它的利益。所以诗经说:'我们治理疆界,向南向东开垦田亩。'现在您治理诸侯,却说'全部向东开垦田亩'罢了;只对您的战车有利,不顾及土地的适宜,这恐怕不是先王的命令吧?违背先王就不义,凭什么做盟主?这晋国确实有缺陷。四王称王,树立德行并且帮助共同愿望;五霸称霸,勤劳并且安抚他们,来服从王命;现在您寻求联合诸侯,来满足无边的欲望。诗经说:'施政宽厚,各种福禄都聚集。'您确实不宽厚,却抛弃各种福禄,诸侯有什么害处呢?否则,我国国君命令使臣,就有话可说了。说'您率领国君的军队屈辱地来到我国,不丰厚的我国军队,来犒劳随从;害怕您的威势,军队失败。您恩惠地求取齐国的福气,不灭亡它的国家,让继续旧日的友好,只是这些先君的破旧器物、土地不敢吝惜。您又不答应,请收集残余,背靠城墙借一战。我国的幸运,也说听从;何况如果不幸运,敢不唯命是从?'"
创作背景
本文记载的是春秋时期齐国与晋国之间的重要外交事件。鲁成公二年(前589年),晋军追击齐军,齐顷公派国佐(宾媚人)与晋国谈判,国佐以巧妙的外交辞令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春秋时期,齐国与晋国都是大国,两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这次事件发生在晋军追击齐军之后,齐国处于劣势,但国佐通过巧妙的外交辞令,既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又避免了进一步的战争。
国佐是齐国的大夫,他运用外交智慧,通过引用诗经和历史典故,巧妙地表达了齐国的立场。他的外交辞令不仅体现了政治智慧,也展现了春秋时期外交家的语言艺术。
这一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外交智慧。国佐的外交辞令不仅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也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家的政治智慧。
作品赏析
整体赏析
这篇文章是《左传》中著名的外交文章之一,体现了国佐的外交智慧和语言艺术。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国佐与晋国的外交对话,展现了春秋时期外交家的政治智慧。
文章的语言优美,特别是国佐的外交辞令,既委婉又坚定,既谦逊又强硬。他通过引用诗经和历史典故,巧妙地表达了齐国的立场,体现了春秋时期外交家的语言艺术。
文章的主旨深刻,通过国佐不辱命这一具体事件,揭示了春秋时期外交关系的重要性和政治家的政治智慧。
艺术特色
结构严谨:文章按照对话的顺序,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语言优美:全文语言典雅,特别是国佐的外交辞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文学性。
人物形象鲜明:国佐的智慧、机智,晋国使者的傲慢、无理,都通过简洁的语言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外交智慧深刻:文章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深刻的外交智慧。
名家点评
-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国佐不辱命,言外交之要,可谓外交家的智慧。"
- 明·归有光《世宗实录》:"此左氏议论之精者,言外交之要,可为后世法。"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一前422),春秋末期史学家。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孔子编订六经,左丘明为解析六经之一《春秋》而著《左传》,亦著《国语》。《左传》《国语》两书记录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被史学界推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