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子鱼论战

原文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¹。大司马固谏曰²:"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³。宋人既成列⁴,楚人未既济⁵。司马曰⁶:"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⁷,又以告⁸。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⁹,宋师败绩¹⁰。公伤股¹¹,门官歼焉¹²。

国人皆咎公¹³。公曰:"君子不重伤¹⁴,不禽二毛¹⁵。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¹⁶。寡人虽亡国之余¹⁷,不鼓不成列¹⁸。"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¹⁹,隘而不列²⁰,天赞我也²¹。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²²,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²³?明耻教战²⁴,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²⁵,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²⁶。三军以利用也²⁷,金鼓以声气也²⁸。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²⁹。"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1. 宋公将战:宋公,宋襄公;将战,准备作战
  2. 大司马固谏曰:大司马,官名;固,人名;谏,劝阻
  3. :泓水,在今河南柘城
  4. 既成列:已经排好阵势
  5. 未既济:还没有完全渡过河
  6. 司马曰:司马,子鱼
  7. 既济而未成列:已经渡过河但还没有排好阵势
  8. 又以告:又去报告
  9. 既陈而后击之:陈,通"阵";既陈,已经排好阵势
  10. 败绩:大败
  11. 伤股:伤了大腿
  12. 门官歼焉:门官,守门的官员;歼,全部战死
  13. 咎公:责备宋襄公
  14. 不重伤: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
  15. 不禽二毛:禽,通"擒";二毛,头发花白的人
  16. 不以阻隘:不利用险要的地形
  17. 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18. 不鼓不成列:不击鼓进攻没有排好阵势的敌人
  19. 勍敌之人:勍,强;勍敌,强敌
  20. 隘而不列:在险要的地方没有排好阵势
  21. 天赞我也:赞,帮助;天助我也
  22. 胡耇:胡,老;耇,老;胡耇,老人
  23. 何有于二毛:对二毛有什么怜悯
  24. 明耻教战:明耻,明白耻辱;教战,教导作战
  25. 爱重伤:爱惜重伤的人
  26. 服焉:投降
  27. 三军以利用也:三军,军队;利,有利;用,使用
  28. 金鼓以声气也:金鼓,锣鼓;声气,鼓舞士气
  29. 鼓儳可也:儳,不整齐;鼓儳,击鼓进攻不整齐的敌人

白话译文

楚国人攻打宋国来救援郑国。宋襄公准备作战。大司马固劝阻说:"上天抛弃商朝已经很久了,您想要复兴它,这是不可饶恕的。"宋襄公不听。

冬天十一月己巳朔日,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作战。宋国人已经排好阵势,楚国人还没有完全渡过河。司马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河,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人已经渡过河但还没有排好阵势,司马又去报告。宋襄公说:"不行。"楚国人已经排好阵势然后攻击,宋军大败。宋襄公伤了大腿,守门的官员全部战死。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君子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擒拿头发花白的人。古代作战,不利用险要的地形。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不击鼓进攻没有排好阵势的敌人。"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强敌在险要的地方没有排好阵势,这是天助我们。利用险要地形击鼓进攻,不也是可以的吗?还担心什么呢!况且现在的强者,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遇到老人,抓住就取他的性命,对头发花白的人有什么怜悯?明白耻辱教导作战,是为了杀敌。受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再次伤害?如果爱惜重伤的人,就不如不伤害;爱惜头发花白的人,就不如投降。三军要利用有利条件,锣鼓要用来鼓舞士气。有利就利用,利用险要地形是可以的;声音盛大鼓舞士气,击鼓进攻不整齐的敌人是可以的。"

创作背景

本文记载的是春秋时期宋襄公与楚国在泓水之战中的重要事件。鲁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年),宋襄公与楚国在泓水作战,宋军大败,宋襄公受伤。

春秋时期,宋国是商朝的后裔,宋襄公想要恢复商朝的荣光,成为霸主。他坚持"仁义之师"的理念,在作战中不利用有利地形,不攻击没有排好阵势的敌人,结果导致失败。

子鱼是宋国的大司马,他反对宋襄公的"仁义"做法,认为作战应该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来取得胜利。他的军事思想体现了春秋时期军事理论的发展。

这一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军事思想的变化和宋襄公政治理念的局限性。子鱼的军事理论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也成为后世军事学的重要思想。

作品赏析

整体赏析

这篇文章是《左传》中著名的军事文章之一,体现了子鱼的军事智慧和战略思想。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泓水之战的经过和子鱼的军事理论,展现了春秋时期军事思想的发展。

文章的语言简洁有力,特别是子鱼的军事理论,逻辑严密,说理透彻。他的军事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也成为后世军事学的重要思想。

文章的主旨深刻,通过子鱼论战这一具体事件,揭示了军事指挥的重要性和战略思维的价值。

艺术特色

  1. 结构严谨:文章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从战前准备到战后总结,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2. 语言简洁:全文语言精练,特别是子鱼的军事理论,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 人物形象鲜明:子鱼的智慧、勇敢,宋襄公的固执、迂腐,都通过简洁的语言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4. 军事思想深刻:文章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深刻的军事思想。

名家点评

  •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子鱼论战,言军事之要,可谓军事家的智慧。"
  • 明·归有光《世宗实录》:"此左氏议论之精者,言军事之要,可为后世法。"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一前422),春秋末期史学家。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孔子编订六经,左丘明为解析六经之一《春秋》而著《左传》,亦著《国语》。《左传》《国语》两书记录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被史学界推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

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