驹支不屈于晋
原文
会于向¹,将执戎子驹支²。范宣子亲数诸朝³。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⁴,乃祖吾离被苫盖⁵,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⁶之田,与女⁷剖分而食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⁸女之由。诘朝⁹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
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¹⁰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¹¹,毋是翦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肴之师。晋御其上,戎亢¹²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¹³之,与晋踣¹⁴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肴志也¹⁵,岂敢离逷¹⁶?令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¹⁷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¹⁸,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¹⁹焉。"赋《青蝇》²⁰而退。
宣子辞²¹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²²。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 会于向:会,会盟;于,在;向,地名
- 将执戎子驹支:将,将要;执,逮捕;戎子,戎族首领;驹支,人名
- 范宣子亲数诸朝:范宣子,人名;亲,亲自;数,数落;诸,于;朝,朝廷
- 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昔,从前;秦人,秦国人;迫逐,逼迫驱逐;乃祖,你的祖先;吾离,人名;于,从;瓜州,地名
- 乃祖吾离被苫盖:乃祖,你的祖先;吾离,人名;被,披着;苫盖,草席
- 不腆:不腆,不丰厚
- 女:女,你
- 职:职,主要
- 诘朝:诘朝,明天早晨
- 蠲:蠲,显示
- 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谓,认为;我,我们;诸戎,各戎族;是,是;四岳,四岳;之,的;裔胄,后代;也,啊
- 亢:亢,抵挡
- 掎:掎,拉住
- 踣:踣,摔倒
- 犹肴志也:犹,如同;肴志,肴山之战的意志;也,啊
- 离逷:离逷,背离
- 携:携,离间
- 贽币不通:贽币,礼物;不,不;通,往来
- 瞢:瞢,惭愧
- 《青蝇》:《青蝇》,诗经篇名
- 辞:辞,道歉
- 成恺悌也:成,成就;恺悌,和乐平易;也,啊
白话译文
在向地会盟,将要逮捕戎族首领驹支。范宣子亲自在朝廷上数落他。说:"过来,姜戎氏。从前秦国人逼迫驱逐你的祖先吾离从瓜州,你的祖先吾离披着草席,蒙着荆棘,来归附我们先君。我们先君惠公有不太丰厚的田地,与你剖分而食用。现在诸侯事奉我们国君不如从前,大概言语泄露,主要是你的缘故。明天早晨的事情,你不要参与!如果参与,将逮捕你。"
驹支回答说:"从前秦国人依仗他们人多,贪图土地,驱逐我们各戎族。惠公显示他的大德,认为我们各戎族是四岳的后代,不要这样翦除抛弃。赐给我们南边的田地,狐狸居住的地方,豺狼嗥叫的地方。我们各戎族除去翦除那里的荆棘,驱赶那里的狐狸豺狼,作为先君不侵犯不背叛的臣子,到现在不贰心。从前文公和秦国攻打郑国,秦国人私下与郑国结盟而留下戍守,于是有肴山之战。晋国在上面抵御,戎族在下面抵挡,秦军不能回来,我们各戎族确实如此。譬如捕鹿,晋国人用角,各戎族拉住,与晋国一起摔倒它,戎族为什么不能免罪?从这以来,晋国的各种劳役,与我们各戎族相继在时,来跟从执政,如同肴山之战的意志,怎么敢背离?现在官员的军队,恐怕确实有所缺失,来离间诸侯,而怪罪我们各戎族。我们各戎族饮食衣服不与华夏相同,礼物不往来,言语不通达,什么恶事能够做?不参与会盟,也没有惭愧。"赋《青蝇》而退下。
宣子道歉,让他参与会盟,成就和乐平易。
创作背景
本文记载的是春秋时期晋国与戎族之间的重要外交事件。鲁襄公十四年(前559年),晋国在向地会盟诸侯,准备逮捕戎族首领驹支,驹支据理力争,最终获得参与会盟的资格。
春秋时期,戎族是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华夏诸侯国关系复杂。这次事件发生在晋国准备联合诸侯攻打秦国之前,范宣子认为戎族泄露了晋国的军事机密,因此要逮捕驹支。
驹支是戎族的首领,他运用外交智慧,通过详细的历史回顾和现实分析,巧妙地为自己和戎族辩护。他的外交辞令不仅体现了政治智慧,也展现了春秋时期少数民族首领的语言艺术。
这一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复杂的民族关系和外交智慧。驹支的外交辞令不仅维护了戎族的尊严,也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家的政治智慧。
作品赏析
整体赏析
这篇文章是《左传》中著名的外交文章之一,体现了驹支的外交智慧和语言艺术。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驹支与范宣子的外交对话,展现了春秋时期外交家的政治智慧。
文章的语言优美,特别是驹支的外交辞令,既委婉又坚定,既谦逊又强硬。他通过详细的历史回顾和现实分析,巧妙地为自己和戎族辩护,体现了春秋时期外交家的语言艺术。
文章的主旨深刻,通过驹支不屈于晋这一具体事件,揭示了春秋时期民族关系的重要性和政治家的政治智慧。
艺术特色
结构严谨:文章按照对话的顺序,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语言优美:全文语言典雅,特别是驹支的外交辞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文学性。
人物形象鲜明:驹支的智慧、机智,范宣子的威严、多疑,都通过简洁的语言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外交智慧深刻:文章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深刻的外交智慧。
名家点评
-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驹支不屈于晋,言外交之要,可谓外交家的智慧。"
- 明·归有光《世宗实录》:"此左氏议论之精者,言外交之要,可为后世法。"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一前422),春秋末期史学家。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孔子编订六经,左丘明为解析六经之一《春秋》而著《左传》,亦著《国语》。《左传》《国语》两书记录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被史学界推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