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叔哭师
原文
冬,晋文公卒¹。庚辰²,将殡于曲沃³。出绛⁴,柩有声如牛⁵。卜偃使大夫拜⁶,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⁷,击之,必大捷焉⁸。"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⁹:"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¹⁰,若潜师以来¹¹,国可得也¹²。"穆公访诸蹇叔¹³。蹇叔曰:"劳师以袭远¹⁴,非所闻也¹⁵。师劳力竭¹⁶,远主备之¹⁷,无乃不可乎¹⁸?师之所为¹⁹,郑必知之²⁰。勤而无所²¹,必有悖心²²。且行千里²³,其谁不知²⁴?"公辞焉²⁵。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²⁶。蹇叔哭之曰²⁷:"孟子²⁸!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²⁹。"公使谓之曰³⁰:"尔何知³¹!中寿³²,尔墓之木拱³³矣!"
蹇叔之子与师³⁴,哭而送之³⁵,曰:"晋人御师必于崤³⁶,有二陵焉³⁷。其南陵³⁸,夏后皋之墓也³⁹;其北陵⁴⁰,文王之所辟风雨也⁴¹,必死是间⁴²,余收尔骨焉⁴³。"秦师遂东⁴⁴。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 晋文公卒:晋文公,晋国国君;卒,去世
- 庚辰:干支纪日
- 将殡于曲沃:将,将要;殡,停柩;于,在;曲沃,地名
- 出绛:出,离开;绛,晋国都城
- 柩有声如牛:柩,棺材;有声,有声音;如牛,像牛叫
- 卜偃使大夫拜:卜偃,人名;使,让;大夫,官员;拜,拜祭
- 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君,国君;命,命令;大事,重要的事;将,将要;西师,西面的军队;过轶,经过;我,我们
- 击之,必大捷焉:击,攻击;之,他们;必,必定;大捷,大胜;焉,啊
-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杞子,人名;自,从;郑,郑国;使,派;告,报告;于,向;秦,秦国;曰,说
-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郑人,郑国人;使,让;我,我;掌,掌管;其,他们的;北门,北门;之,的;管,钥匙
- 若潜师以来:若,如果;潜师,秘密派兵;以,来;来,来
- 国可得也:国,国家;可,可以;得,得到;也,啊
- 穆公访诸蹇叔:穆公,秦穆公;访,询问;诸,之于;蹇叔,人名
- 劳师以袭远:劳师,使军队疲劳;以,来;袭,袭击;远,远地
- 非所闻也:非,不是;所闻,所听说;也,啊
- 师劳力竭:师,军队;劳,疲劳;力竭,力量竭尽
- 远主备之:远主,远方的君主;备,防备;之,他们
- 无乃不可乎:无乃,恐怕;不可,不可以;乎,吗
- 师之所为:师,军队;之,的;所为,所做的事
- 郑必知之:郑,郑国;必,必定;知,知道;之,这些
- 勤而无所:勤,勤劳;而,却;无所,没有所得
- 必有悖心:必,必定;有,有;悖心,背叛之心
- 且行千里:且,而且;行,行走;千里,千里
- 其谁不知:其,难道;谁,谁;不,不;知,知道
- 公辞焉:公,秦穆公;辞,拒绝;焉,他
-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召,召见;孟明、西乞、白乙,人名;使,让;出师,出兵;于,在;东门,东门;之外,外面
- 蹇叔哭之曰:蹇叔,人名;哭,哭泣;之,他们;曰,说
- 孟子:孟明
-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吾,我;见,看见;师,军队;之,的;出,出去;而,却;不,不;见,看见;其,它;入,回来;也,啊
- 公使谓之曰:公,秦穆公;使,派;谓,对...说;之,他;曰,说
- 尔何知:尔,你;何,什么;知,知道
- 中寿:中等寿命
- 尔墓之木拱:尔,你;墓,坟墓;之,的;木,树木;拱,合抱
- 蹇叔之子与师:蹇叔,人名;之,的;子,儿子;与,跟随;师,军队
- 哭而送之:哭,哭泣;而,然后;送,送别;之,他
- 晋人御师必于崤:晋人,晋国人;御师,抵御军队;必,必定;于,在;崤,崤山
- 有二陵焉:有,有;二陵,两座山陵;焉,在那里
- 其南陵:其,其中;南陵,南面的山陵
- 夏后皋之墓也:夏后皋,夏朝君主;之,的;墓,坟墓;也,啊
- 其北陵:其,其中;北陵,北面的山陵
- 文王之所辟风雨也:文王,周文王;之,的;所辟,所躲避;风雨,风雨;也,啊
- 必死是间:必,必定;死,死;是间,这里
- 余收尔骨焉:余,我;收,收集;尔,你的;骨,尸骨;焉,在那里
- 秦师遂东:秦师,秦军;遂,于是;东,向东
白话译文
冬天,晋文公去世。庚辰日,将要停柩在曲沃。离开绛都,棺材发出像牛叫的声音。卜偃让大夫拜祭,说:"国君命令重要的事,将有西面的军队经过我们,攻击他们,必定大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秘密派兵来,国家可以得到。"秦穆公向蹇叔询问这件事。蹇叔说:"使军队疲劳来袭击远地,不是我所听说的。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防备他们,恐怕不可以吧?军队所做的事,郑国必定知道。勤劳却没有所得,必定有背叛之心。而且行走千里,难道谁不知道?"秦穆公拒绝了他。召见孟明、西乞、白乙,让他们在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着说:"孟子!我看见军队出去却看不见它回来。"秦穆公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中等寿命,你坟墓的树木已经合抱了!"
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哭着送别他,说:"晋国人抵御军队必定在崤山,有两座山陵在那里。其中南面的山陵,是夏后皋的坟墓;其中北面的山陵,是周文王所躲避风雨的地方,必定死在这里,我收集你的尸骨在那里。"秦军于是向东进发。
创作背景
本文记载的是春秋时期秦国攻打郑国的重要军事事件。鲁僖公三十二年(前628年),晋文公去世,秦国趁机攻打郑国,但蹇叔劝阻无效,最终秦军在崤山被晋军击败。
春秋时期,秦国是西方大国,想要向东扩张。晋文公去世后,秦国认为有机可乘,准备攻打郑国。但蹇叔认为劳师袭远不可取,劝阻秦穆公不要出兵。
蹇叔是秦国的贤臣,他预见到秦军必败,但秦穆公不听劝阻,坚持出兵。最终秦军在崤山被晋军击败,验证了蹇叔的预言。
这一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军事智慧。蹇叔的军事预见不仅体现了他的智慧,也展现了春秋时期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作品赏析
整体赏析
这篇文章是《左传》中著名的军事文章之一,体现了蹇叔的军事智慧和战略眼光。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蹇叔的劝阻和预言,展现了春秋时期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文章的语言简洁有力,特别是蹇叔的劝阻,逻辑严密,说理透彻。他的军事预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也成为后世军事学的重要思想。
文章的主旨深刻,通过蹇叔哭师这一具体事件,揭示了军事指挥的重要性和战略思维的价值。
艺术特色
结构严谨:文章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从劝阻到出兵,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语言简洁:全文语言精练,特别是蹇叔的劝阻,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人物形象鲜明:蹇叔的智慧、远见,秦穆公的固执、冲动,都通过简洁的语言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军事思想深刻:文章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深刻的军事思想。
名家点评
-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蹇叔哭师,言军事之要,可谓军事家的智慧。"
- 明·归有光《世宗实录》:"此左氏议论之精者,言军事之要,可为后世法。"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一前422),春秋末期史学家。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孔子编订六经,左丘明为解析六经之一《春秋》而著《左传》,亦著《国语》。《左传》《国语》两书记录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被史学界推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