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喜犒师
原文
齐孝公伐我北鄙¹,公使展喜犒师²。使受命于展禽³。
齐侯未入竟⁴,展喜从之⁵。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⁶,将辱于敝邑⁷,使下臣犒执事⁸。"齐侯曰:"鲁人恐乎⁹?"对曰:"小人恐矣¹⁰,君子则否¹¹。"齐侯曰:"室如县罄¹²,野无青草¹³,何恃而不恐¹⁴?"对曰:"恃先王之命¹⁵。昔周公、大公¹⁶,股肱周室¹⁷,夹辅成王¹⁸,成王劳之而赐之盟¹⁹。曰:'世世子孙²⁰,无相害也²¹。'载在盟府²²,太师职之²³。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²⁴,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²⁵,昭旧职也²⁶。及君即位²⁷,诸侯之望曰²⁸:'其率桓之功²⁹。'我敝邑用不敢保聚³⁰。曰³¹:'岂其嗣世九年³²,而弃命废职³³,其若先君何³⁴!君必不然³⁵。'恃此以不恐³⁶。"齐侯乃还³⁷。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 北鄙:北鄙,北部边境
- 公使展喜犒师:公,鲁僖公;使,派;展喜,人名;犒师,犒劳军队
- 使受命于展禽:使,让;受命,接受命令;展禽,柳下惠
- 未入竟:竟,通"境";未入竟,还没有进入国境
- 展喜从之:从,跟随;之,他
- 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寡君,谦称自己的国君;闻,听说;君,您;亲,亲自;举,抬起;玉趾,尊贵的脚
- 将辱于敝邑:将,将要;辱,屈辱;敝邑,谦称自己的国家
- 使下臣犒执事:使,派;下臣,谦称自己;犒,犒劳;执事,办事的人
- 鲁人恐乎:鲁人,鲁国人;恐,害怕;乎,吗
- 小人恐矣:小人,平民;恐,害怕;矣,了
- 君子则否:君子,有德的人;则,就;否,不
- 室如县罄:室,房屋;县,通"悬";罄,空;县罄,悬挂的空器皿
- 野无青草:野,田野;无,没有;青草,青草
- 何恃而不恐:何,什么;恃,依靠;而,却;恐,害怕
- 恃先王之命:恃,依靠;先王,先代君王;命,命令
- 昔周公、大公:昔,从前;周公,周公旦;大公,太公望
- 股肱周室:股肱,大腿和胳膊,比喻辅佐;周室,周王室
- 夹辅成王:夹辅,辅佐;成王,周成王
-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劳,慰劳;赐,赐予;盟,盟约
- 世世子孙:世世,代代;子孙,后代
- 无相害也:无,不要;相害,相互伤害
- 载在盟府:载,记载;盟府,收藏盟约的府库
- 太师职之:太师,官名;职,掌管;之,它
- 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桓公,齐桓公;是以,因此;纠合,联合;诸侯,各诸侯国;谋,谋划;不协,不和谐
- 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弥缝,弥补;阙,缺陷;匡救,匡正救助;灾,灾难
- 昭旧职也:昭,昭明;旧职,旧日的职责
- 及君即位:及,等到;君,您;即位,即位为君
- 诸侯之望曰:诸侯,各诸侯国;望,期望;曰,说
- 其率桓之功:其,您;率,遵循;桓,齐桓公;功,功业
- 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敝邑,谦称自己的国家;用,因此;不敢,不敢;保聚,聚集民众
- 曰:说
- 岂其嗣世九年:岂,难道;其,您;嗣世,继承君位;九年,九年
- 而弃命废职:而,却;弃命,抛弃命令;废职,废弃职责
- 其若先君何:其,您;若,对;先君,先代君王;何,怎么样
- 君必不然:君,您;必,必定;不然,不会这样
- 恃此以不恐:恃,依靠;此,这个;以,因此;恐,害怕
- 齐侯乃还:齐侯,齐孝公;乃,于是;还,回去
白话译文
齐孝公攻打我们鲁国的北部边境,鲁僖公派展喜去犒劳军队。让展喜接受展禽的命令。
齐孝公还没有进入鲁国国境,展喜就跟随他。说:"我们国君听说您亲自抬起尊贵的脚,将要屈辱地来到敝国,派下臣来犒劳办事的人。"齐孝公说:"鲁国人害怕吗?"展喜回答说:"平民害怕了,有德的人就不害怕。"齐孝公说:"房屋像悬挂的空器皿,田野没有青草,依靠什么而不害怕?"展喜回答说:"依靠先王的命令。从前周公、太公,辅佐周王室,辅佐成王,成王慰劳他们并赐予他们盟约。说:'代代子孙,不要相互伤害。'记载在盟府里,太师掌管它。齐桓公因此联合诸侯而谋划他们的不和谐,弥补他们的缺陷而匡正救助他们的灾难,昭明旧日的职责。等到您即位,诸侯期望说:'您会遵循桓公的功业。'我们敝国因此不敢聚集民众。说:'难道您继承君位九年,却抛弃命令废弃职责,对先代君王怎么样!您必定不会这样。'依靠这个而不害怕。"齐孝公于是回去了。
创作背景
本文记载的是春秋时期鲁国与齐国的重要外交事件。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4年),齐孝公攻打鲁国,鲁国派展喜去犒劳齐军,通过外交手段使齐军退兵。
春秋时期,齐国是东方大国,鲁国相对较弱。齐孝公即位后,想要恢复齐桓公的霸业,鲁国成为其扩张的目标。展喜作为鲁国的使者,到齐国进行外交谈判。
展喜是鲁国的贤臣,他巧妙地运用外交辞令,通过历史典故和现实分析,说服齐孝公退兵。他的外交智慧不仅挽救了鲁国,也体现了春秋时期外交家的政治智慧。
这一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外交智慧。展喜的外交辞令不仅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也展现了春秋时期外交家的语言艺术。
作品赏析
整体赏析
这篇文章是《左传》中著名的外交文章之一,体现了展喜的外交智慧和语言艺术。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展喜与齐孝公的对话,展现了春秋时期的外交智慧。
文章的语言优美,特别是展喜的外交辞令,既委婉又坚定,既谦逊又强硬。他通过历史典故和现实分析,巧妙地表达了鲁国的立场,体现了春秋时期外交家的语言艺术。
文章的主旨深刻,通过展喜犒师这一具体事件,揭示了春秋时期外交关系的重要性和政治家的外交智慧。
艺术特色
结构严谨:文章按照对话的顺序,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语言优美:全文语言典雅,特别是展喜的外交辞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文学性。
人物形象鲜明:展喜的智慧、机智,齐孝公的霸气、明智,都通过简洁的语言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外交智慧深刻:文章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深刻的外交智慧。
名家点评
-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展喜犒师,言外交之要,可谓政治家的智慧。"
- 明·归有光《世宗实录》:"此左氏议论之精者,言外交之要,可为后世法。"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一前422),春秋末期史学家。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孔子编订六经,左丘明为解析六经之一《春秋》而著《左传》,亦著《国语》。《左传》《国语》两书记录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被史学界推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