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季札观周乐

原文

吴公子札来聘¹……请观于周乐²。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³,曰:"美哉⁴!始基之矣⁵,犹未也⁶,然勤而不怨矣⁷。"为之歌《邶》《鄘》《卫》⁸,曰:"美哉,渊乎⁹!忧而不困者也¹⁰。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¹¹,是其《卫风》乎¹²?"为之歌《王》¹³,曰:"美哉¹⁴!思而不惧¹⁵,其周之东乎¹⁶!"为之歌《郑》¹⁷,曰:"美哉¹⁸!其细已甚¹⁹,民弗堪也²⁰。是其先亡乎²¹?"为之歌《齐》²²,曰:"美哉,泱泱乎²³,大风也哉²⁴!表东海者²⁵,其大公乎²⁶?国未可量也²⁷。"

为之歌《豳》²⁸,曰:"美哉,荡乎²⁹!乐而不淫³⁰,其周公之东乎³¹?"为之歌《秦》³²,曰:"此之谓夏声³³。夫能夏则大³⁴,大之至也³⁵,其周之旧乎³⁶!"为之歌《魏》³⁷,曰:"美哉,沨沨乎³⁸!大而婉³⁹,险而易行⁴⁰,以德辅此⁴¹,则明主也⁴²。"为之歌《唐》⁴³,曰:"思深哉⁴⁴!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⁴⁵?不然⁴⁶,何忧之远也⁴⁷?非令德之后⁴⁸,谁能若是⁴⁹?"为之歌《陈》⁵⁰,曰:"国无主⁵¹,其能久乎⁵²!"自《郐》以下无讥焉⁵³!

为之歌《小雅》⁵⁴,曰:"美哉⁵⁵!思而不贰⁵⁶,怨而不言⁵⁷,其周德之衰乎⁵⁸?犹有先王之遗民焉⁵⁹。"为之歌《大雅》⁶⁰,曰:"广哉⁶¹!熙熙乎⁶²!曲而有直体⁶³,其文王之德乎⁶⁴?"

为之歌《颂》⁶⁵,曰:"至矣哉⁶⁶!直而不倨⁶⁷,曲而不屈⁶⁸;迩而不逼⁶⁹,远而不携⁷⁰;迁而不淫⁷¹,复而不厌⁷²;哀而不愁⁷³,乐而不荒⁷⁴;用而不匮⁷⁵,广而不宣⁷⁶;施而不费⁷⁷,取而不贪⁷⁸;处而不底⁷⁹,行而不流⁸⁰。五声和⁸¹,八风平⁸²;节有度⁸³,守有序⁸⁴。盛德之所同也⁸⁵。"

见舞《象箾》《南籥》者⁸⁶,曰:"美哉⁸⁷,犹有憾⁸⁸。"见舞《大武》者⁸⁹,曰:"美哉⁹⁰,周之盛也⁹¹,其若此乎⁹²?"见舞《韶濩》者⁹³,曰:"圣人之弘也⁹⁴,而犹有惭德⁹⁵,圣人之难也⁹⁶!"见舞《大夏》者⁹⁷,曰:"美哉⁹⁸!勤而不德⁹⁹。非禹¹⁰⁰,其谁能修之¹⁰¹!"见舞《韶箾》者¹⁰²,曰:"德至矣哉¹⁰³!大矣¹⁰⁴!如天之无不帱也¹⁰⁵,如地之无不载也¹⁰⁶!虽甚盛德¹⁰⁷,其蔑以加于此矣¹⁰⁸。观止矣¹⁰⁹!若有他乐¹¹⁰,吾不敢请已¹¹¹!"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1. 吴公子札来聘:吴,吴国;公子,公子;札,季札;来,来;聘,聘问
  2. 请观于周乐:请,请求;观,观看;于,周朝的;周乐,音乐
  3. 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使,让;工,乐工;为,为;之,他;歌,歌唱;周南、召南,诗经篇名
  4. 美哉:美,美好;哉,啊
  5. 始基之矣:始,开始;基,基础;之,它;矣,了
  6. 犹未也:犹,还;未,没有;也,啊
  7. 然勤而不怨矣:然,但是;勤,勤劳;而,却;不,不;怨,怨恨;矣,了
  8. 为之歌《邶》《鄘》《卫》:为,为;之,他;歌,歌唱;邶、鄘、卫,诗经篇名
  9. 美哉,渊乎:美,美好;哉,啊;渊,深远;乎,啊
  10. 忧而不困者也:忧,忧愁;而,却;不,不;困,困顿;者,的人;也,啊
  11. 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吾,我;闻,听说;卫康叔、武公,人名;之,的;德,德行;如,像;是,这样
  12. 是其《卫风》乎:是,这;其,它的;卫风,卫风;乎,吗
  13. 为之歌《王》:为,为;之,他;歌,歌唱;王,诗经篇名
  14. 美哉:美,美好;哉,啊
  15. 思而不惧:思,思念;而,却;不,不;惧,恐惧
  16. 其周之东乎:其,这;周,周朝;之,的;东,东迁;乎,吗
  17. 为之歌《郑》:为,为;之,他;歌,歌唱;郑,诗经篇名
  18. 美哉:美,美好;哉,啊
  19. 其细已甚:其,它;细,细碎;已,太;甚,过分
  20. 民弗堪也:民,民众;弗,不;堪,忍受;也,啊
  21. 是其先亡乎:是,这;其,它;先亡,先灭亡;乎,吗
  22. 为之歌《齐》:为,为;之,他;歌,歌唱;齐,诗经篇名
  23. 美哉,泱泱乎:美,美好;哉,啊;泱泱,宏大;乎,啊
  24. 大风也哉:大,大;风,风格;也哉,啊
  25. 表东海者:表,表率;东海,东海;者,的人
  26. 其大公乎:其,这;大公,太公;乎,吗
  27. 国未可量也:国,国家;未,不;可,可以;量,估量;也,啊
  28. 为之歌《豳》:为,为;之,他;歌,歌唱;豳,诗经篇名
  29. 美哉,荡乎:美,美好;哉,啊;荡,坦荡;乎,啊
  30. 乐而不淫:乐,快乐;而,却;不,不;淫,过度
  31. 其周公之东乎:其,这;周公,周公;之,的;东,东征;乎,吗
  32. 为之歌《秦》:为,为;之,他;歌,歌唱;秦,诗经篇名
  33. 此之谓夏声:此,这;之,的;谓,叫做;夏声,夏朝的音乐
  34. 夫能夏则大:夫,那;能,能够;夏,夏朝;则,就;大,大
  35. 大之至也:大,大;之,的;至,极;也,啊
  36. 其周之旧乎:其,这;周,周朝;之,的;旧,旧地;乎,吗
  37. 为之歌《魏》:为,为;之,他;歌,歌唱;魏,诗经篇名
  38. 美哉,沨沨乎:美,美好;哉,啊;沨沨,宏大;乎,啊
  39. 大而婉:大,宏大;而,并且;婉,婉转
  40. 险而易行:险,险峻;而,却;易,容易;行,实行
  41. 以德辅此:以,用;德,德行;辅,辅助;此,这
  42. 则明主也:则,就;明主,明君;也,啊
  43. 为之歌《唐》:为,为;之,他;歌,歌唱;唐,诗经篇名
  44. 思深哉:思,思考;深,深刻;哉,啊
  45. 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其,这;有,有;陶唐氏,陶唐氏;之,的;遗民,遗民;乎,吗
  46. 不然:不然,否则
  47. 何忧之远也:何,为什么;忧,忧愁;之,的;远,深远;也,啊
  48. 非令德之后:非,不是;令德,美德;之,的;后,后代
  49. 谁能若是:谁,谁;能,能够;若,像;是,这样
  50. 为之歌《陈》:为,为;之,他;歌,歌唱;陈,诗经篇名
  51. 国无主:国,国家;无,没有;主,君主
  52. 其能久乎:其,它;能,能够;久,长久;乎,吗
  53. 自《郐》以下无讥焉:自,从;郐,诗经篇名;以下,以下;无,没有;讥,评论;焉,啊
  54. 为之歌《小雅》:为,为;之,他;歌,歌唱;小雅,诗经篇名
  55. 美哉:美,美好;哉,啊
  56. 思而不贰:思,思考;而,却;不,不;贰,有二心
  57. 怨而不言:怨,怨恨;而,却;不,不;言,说
  58. 其周德之衰乎:其,这;周德,周朝的德行;之,的;衰,衰落;乎,吗
  59. 犹有先王之遗民焉:犹,还;有,有;先王,先王;之,的;遗民,遗民;焉,啊
  60. 为之歌《大雅》:为,为;之,他;歌,歌唱;大雅,诗经篇名
  61. 广哉:广,广大;哉,啊
  62. 熙熙乎:熙熙,和乐;乎,啊
  63. 曲而有直体:曲,曲折;而,并且;有,有;直体,正直的品格
  64. 其文王之德乎:其,这;文王,周文王;之,的;德,德行;乎,吗
  65. 为之歌《颂》:为,为;之,他;歌,歌唱;颂,诗经篇名
  66. 至矣哉:至,极;矣哉,啊
  67. 直而不倨:直,正直;而,却;不,不;倨,傲慢
  68. 曲而不屈:曲,曲折;而,却;不,不;屈,屈服
  69. 迩而不逼:迩,近;而,却;不,不;逼,逼迫
  70. 远而不携:远,远;而,却;不,不;携,背离
  71. 迁而不淫:迁,变化;而,却;不,不;淫,过度
  72. 复而不厌:复,重复;而,却;不,不;厌,厌倦
  73. 哀而不愁:哀,悲哀;而,却;不,不;愁,忧愁
  74. 乐而不荒:乐,快乐;而,却;不,不;荒,荒废
  75. 用而不匮:用,使用;而,却;不,不;匮,匮乏
  76. 广而不宣:广,广大;而,却;不,不;宣,宣扬
  77. 施而不费:施,施予;而,却;不,不;费,浪费
  78. 取而不贪:取,取用;而,却;不,不;贪,贪婪
  79. 处而不底:处,处身;而,却;不,不;底,停滞
  80. 行而不流:行,行动;而,却;不,不;流,流荡
  81. 五声和:五声,五音;和,和谐
  82. 八风平:八风,八风;平,平和
  83. 节有度:节,节奏;有,有;度,节度
  84. 守有序:守,保持;有,有;序,秩序
  85. 盛德之所同也:盛德,盛德;之,的;所同,所共同;也,啊
  86. 见舞《象箾》《南籥》者:见,看见;舞,舞蹈;象箾、南籥,舞蹈名;者,的人
  87. 美哉:美,美好;哉,啊
  88. 犹有憾:犹,还;有,有;憾,遗憾
  89. 见舞《大武》者:见,看见;舞,舞蹈;大武,舞蹈名;者,的人
  90. 美哉:美,美好;哉,啊
  91. 周之盛也:周,周朝;之,的;盛,兴盛;也,啊
  92. 其若此乎:其,这;若,像;此,这样;乎,吗
  93. 见舞《韶濩》者:见,看见;舞,舞蹈;韶濩,舞蹈名;者,的人
  94. 圣人之弘也:圣人,圣人;之,的;弘,宏大;也,啊
  95. 而犹有惭德:而,但是;犹,还;有,有;惭德,惭愧的德行
  96. 圣人之难也:圣人,圣人;之,的;难,困难;也,啊
  97. 见舞《大夏》者:见,看见;舞,舞蹈;大夏,舞蹈名;者,的人
  98. 美哉:美,美好;哉,啊
  99. 勤而不德:勤,勤劳;而,却;不,不;德,自夸
  100. 非禹:非,不是;禹,大禹
  101. 其谁能修之:其,那;谁,谁;能,能够;修,修治;之,它
  102. 见舞《韶箾》者:见,看见;舞,舞蹈;韶箾,舞蹈名;者,的人
  103. 德至矣哉:德,德行;至,极;矣哉,啊
  104. 大矣:大,大;矣,啊
  105. 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像;天,天;之,的;无,没有;不,不;帱,覆盖;也,啊
  106. 如地之无不载也:如,像;地,地;之,的;无,没有;不,不;载,承载;也,啊
  107. 虽甚盛德:虽,即使;甚,很;盛德,盛德
  108. 其蔑以加于此矣:其,它;蔑,没有;以,用;加,增加;于,在;此,这;矣,了
  109. 观止矣:观,观看;止,停止;矣,了
  110. 若有他乐:若,如果;有,有;他,其他;乐,音乐
  111. 吾不敢请已:吾,我;不,不;敢,敢;请,请求;已,了

白话译文

吴国公子季札来聘问……请求观看周朝的音乐。让乐工为他歌唱《周南》《召南》,说:"美好啊!开始奠定基础了,还没有完成,但是勤劳而不怨恨了。"为他歌唱《邶》《鄘》《卫》,说:"美好啊,深远啊!忧愁而不困顿的人。我听说卫康叔、武公的德行像这样,这是它的《卫风》吗?"为他歌唱《王》,说:"美好啊!思念而不恐惧,这是周朝东迁吗!"为他歌唱《郑》,说:"美好啊!它细碎太过了,民众不能忍受。这是它先灭亡吗?"为他歌唱《齐》,说:"美好啊,宏大啊,大风格啊!表率东海的人,这是太公吗?国家不可估量。"

为他歌唱《豳》,说:"美好啊,坦荡啊!快乐而不过度,这是周公东征吗?"为他歌唱《秦》,说:"这叫做夏朝的音乐。那能够夏朝就大,大到极点,这是周朝的旧地吗!"为他歌唱《魏》,说:"美好啊,宏大啊!宏大而婉转,险峻而容易实行,用德行辅助这,就是明君。"为他歌唱《唐》,说:"思考深刻啊!这有陶唐氏的遗民吗?否则,为什么忧愁这么深远?不是美德的后代,谁能够像这样?"为他歌唱《陈》,说:"国家没有君主,它能够长久吗!"从《郐》以下没有评论了!

为他歌唱《小雅》,说:"美好啊!思考而不有二心,怨恨而不说,这是周朝德行的衰落吗?还有先王的遗民。"为他歌唱《大雅》,说:"广大啊!和乐啊!曲折而有正直的品格,这是周文王的德行吗?"

为他歌唱《颂》,说:"极好啊!正直而不傲慢,曲折而不屈服;近而不逼迫,远而不背离;变化而不过度,重复而不厌倦;悲哀而不忧愁,快乐而不荒废;使用而不匮乏,广大而不宣扬;施予而不浪费,取用而不贪婪;处身而不停滞,行动而不流荡。五音和谐,八风平和;节奏有节度,保持有秩序。盛德所共同的。"

看见舞蹈《象箾》《南籥》的人,说:"美好啊,还有遗憾。"看见舞蹈《大武》的人,说:"美好啊,周朝的兴盛,像这样吗?"看见舞蹈《韶濩》的人,说:"圣人的宏大,但是还有惭愧的德行,圣人的困难!"看见舞蹈《大夏》的人,说:"美好啊!勤劳而不自夸。不是大禹,那谁能够修治它!"看见舞蹈《韶箾》的人,说:"德行到极点了!大啊!像天没有不覆盖的,像地没有不承载的!即使很盛德,它没有用来增加在这了。观看停止了!如果有其他音乐,我不敢请求了!"

创作背景

本文记载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观周乐的重要文化事件。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季札到鲁国聘问,请求观看周朝的音乐,对各国音乐进行了精辟的评论。

春秋时期,吴国是南方大国,季札是吴国的贤公子,以博学多才著称。他到鲁国聘问时,请求观看周朝的音乐,对《诗经》中的各国风诗和雅颂进行了详细的评论,体现了深厚的文化修养。

季札是吴国的贤公子,他通过观看音乐,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修养,也体现了春秋时期士人的文化品格。他的音乐评论不仅体现了个人修养,也展现了春秋时期文化人的文化智慧。

这一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士人的文化修养。季札的音乐评论不仅展现了个人修养,也体现了春秋时期文化人的文化智慧。

作品赏析

整体赏析

这篇文章是《左传》中著名的文化文章之一,体现了季札的文化修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季札观周乐的评论,展现了春秋时期文化人的文化智慧。

文章的语言优美,特别是季札的音乐评论,既精辟又深刻,既有文化内涵又有艺术价值。他通过观看音乐,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文化观点,体现了春秋时期文化人的文化智慧。

文章的主旨深刻,通过季札观周乐这一具体事件,揭示了春秋时期文化生活的重要性和文化人的文化智慧。

艺术特色

  1. 结构严谨:文章按照音乐的顺序,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2. 语言优美:全文语言典雅,特别是季札的音乐评论,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3. 人物形象鲜明:季札的博学、睿智,乐工的技艺、配合,都通过简洁的语言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4. 文化智慧深刻:文章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深刻的文化智慧。

名家点评

  •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季札观周乐,言文化之要,可谓文化家的智慧。"
  • 明·归有光《世宗实录》:"此左氏议论之精者,言文化之要,可为后世法。"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一前422),春秋末期史学家。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孔子编订六经,左丘明为解析六经之一《春秋》而著《左传》,亦著《国语》。《左传》《国语》两书记录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被史学界推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

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