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bāng):

➀ 诸侯的封国。《诗经·大雅·皇矣》:“王(wàng)此大~。“(王:指统治。)引分封。《墨子·非攻下》:“唐叔与吕尚~齐、晋。”柳宗元《封建论》:“周有天下,裂土田瓜而分之,设五等,~群后。”(邦群后:分封了许多诸侯。后:指诸侯。)

➁ 国家。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以民为本。”

(bǎng):

➀ péng(彭)。矫正弓弩的工具。《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檠(qíng)矫直。“(榜檠是用来矫直的。檠:矫正弓弩的工具。)

➁ péng(彭)。古代的一种刑罚,锤击,捶打。司马迁《报任安书》:“受~箠(chuí)。”(箠:鞭打。)

➂ 告示,或特指公布应试录取名单的告示。《后汉书·崔骃列传》:“灵帝时,开鸿都门~卖官爵。”《新唐书·安禄山传》:“诡言奉密诏讨杨国忠,腾~郡县。”(腾:传。)

➃ 木片,木板。《宋书·邓琬传》:“会琬送五千片~供胡军用。”

➄ bèng(迸)。划船的工具。屈原《九章·涉江》:“乘舲(líng)船余上沅(yuán)兮,齐吴~以击汰。”(舲船:有窗的小船。齐:同时并举。吴:通“𦨳”,船。汰:水的波纹。)又指代船。李贺《马》诗之十:“催~渡乌江。”又划船。《宋书·朱百年传》:“辄自~船送妻还孔氏,天晴复迎之。”

(bǎng):

➀ 题榜,匾额。杜甫《八哀诗(郑虔)》:“文传天下口,大字犹在~。”

➁ 告示。《北齐书·方技传·马嗣明》:“从驾往晋阳,至辽阳山中,数处见~。”又张贴,告示。孟郊《织妇辞》:“官家~村路,更索栽桑树。”

(bàng):

➀ 一种农具,即连枷(jiā)。《方言》卷五:“佥(qiān),自关而西谓之~。”郭璞注:“今连枷,所以打谷者。”

➁ 棍棒。《淮南子·诠(quán)言》:“羿死于桃~。”(羿:后羿,古代传说中善于射箭的人。)又以棒打人。《战国策·秦策三》:“勾践终~而杀之。”按,“棓”是“棒”的本字。

(bàng):

同“蚌”。河蚌。《韩非子·五蠹(dù)》:“民食果蓏(luǒ)~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脾胃。”(蓏:瓜类植物的果实。)

(bàng):

➀ 靠近,临近。李颀(qí)《古从军行》:“黄昏饮马~交河。”(交河:河名。)今有双音词“傍晚”。引依靠,依附。《晋书·王彪之传》:“公阿衡皇家,便当倚~先代耳。”(阿衡:指辅佐。倚:依仗。)

➁ páng。通“旁”。旁边,侧边。《史记·淳于髡(kūn)传》:“执法在~,御史在后。”《北史·周宗室传》:“俄而水~有一小鸟,显和射中之。”(俄而:一会儿。显和:人名。)按,旁边的意义古多作“傍”。

(bàng):

➀ 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王。”(厉王:周厉王。)

➁ 毁谤。《史记·屈原传》:“信而见疑,忠而被~。”(信而见疑:诚实却被人怀疑。)今有双音词“谤议”。【辩】诽,谤,讥。这三个字都是指责别人的过错或短处。但是,“谤”一般指公开地指责;“诽”是背地里议论、嘀咕;“讥”是微言讽刺。

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