肦
(bān):
➀ 颁赐。《仪礼·聘礼》:“~肉及廋(sōu)、牛。”(廋:廋人,养马官。)
➁ fén(汾)。头大。元稹《望云雏马歌》:“骥~驴骡少颜色。”
颁
(bān):
➀ fén(坟)。脑袋很大的样子。《诗经·小雅·鱼藻》:“有~其首。”(有:形容词词头。)
➁ 公布,颁布。《礼记·明堂位》:“制礼作乐,~度量,而天下大服。”《宋史·律历志》:“诏太史局更造新历~之。“(更造:重新制作。)引颁发,赐予。《宋史·岳飞传》:”凡有~犒,均给君吏,秋毫不私。”(秋毫:比喻微小。)
➂ [颁白]通“斑白”。鬓发花白,喻指老人。《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班
(bān):
➀ 分玉。《尚书·舜典》:“~瑞于群后。”(瑞:瑞玉,古代一种作为凭证的玉。群后:众诸侯。)引分开,摊开。《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荆相与食。”(把荆条摊在地上一起坐着吃饭。)李白《送友人》诗:“挥手自兹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
➁ 颁布。《后汉书·崔骃传》:”强起~春。“(勉强出来颁布春天的政令。)
➂ 排列。《韩非子·存韩》:”~位于天下。“引等级,次第。《隋书·百官志》:”徐勉为吏部尚书,定为十八~。“(吏部尚书:官名。)
➃ 返回。[班师]调回出去打仗的军队,也指出征的军队胜利归来。《尚书·大禹谟》:“~~振旅。”《左传·襄公十年》:“请~~。”
➄ 通“斑”。杂色。屈原《离骚》:“~陆离其上下。”(陆离:色彩繁杂的样子。)[班白]鬓发花白,常比喻老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者多以徒行。”(徒行:步行。)
斑
(bān):
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晋书·王献之传》:“管中窥豹,时见一~。”(从竹管里看豹,有时也能看见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斑白]鬓发花白。常比喻老人。陶潜《桃花源诗》:“童孺纵行歌,~~欢游诣。”[斑斓]色彩错杂鲜明的样子。王嘉《拾遗记·岱舆山》:“玉梁之侧,有~~自然云霞龙凤之状。”又作“斑兰”或“斒斓”。
般
(bān):
➀ pán(盘)。旋转。常“般旋”、“般桓”、“般还”连用。《礼记·投壶》:“宾再拜,受,主人~还。”
➁ pán。通“磐”。山石。《汉书·郊祀志上》:“鸿渐于~。”
➂ 搬运。《旧唐书·裴(péi)延龄》:“若市送百万围草,即一府百姓,自冬历夏,~载不了。”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搬”。
➃ 样,种类。张鹫(jiù)《游仙窟》:“一种天公,两~时节。”李煜《相见欢》词:“别是一~滋味在心头。”
➄ 通“班”。1. 分给。《墨子·尚贡中》:“~爵以贵之,裂地以封之。”2. 还,回。《汉书·赵充国传》:“明主~师罢兵。”3. 分布。《汉书·礼乐志》:“先以雨,~裔(yì)裔。”(裔裔:散步的样子。)
➅ 通“斑”。1. 斑纹。《周礼·天官·内饔(yōng)》:“马黑脊而~臂,蝼。”2. 杂乱。《汉书·贾谊传》:“~纷纷其离此邮兮。”
瘢
(bān):
伤疤。《汉书·朱博传》:“视其面,果有~。”喻毛病,缺点。《后汉书·赵壹传》:“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痕。”
斒
(bān):
[斒斓]灿烂多彩。元稹《台中鞠狱忆开元观旧事》诗:“文章甚~~。”
阪
(bǎn):
➀ 山坡。《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于~。”这个意义又写作“坂”。
➁ 山腰小道。刘长卿《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朝辞羊肠~,夕望贝丘郭。”
➂ [阪田]土质坚硬不肥沃的田。《诗经·小雅·正月》:“瞻彼~~。”(瞻:看。)
坂
(岅bǎn):
山坡。李白《北上行》:“汲水涧谷阻,采薪陇~长。”(薪:柴。)“坂”又写作“阪”。
板
(bǎn):
➀ 木板。《诗经·秦风·小戎》:“在其~屋,乱我心曲。”特筑墙用的夹板。《史记·黥(qíng)步列传》:“项王伐齐,身负~筑,以为士卒先。”(筑:捣土的杵。)泛板状物。《朱子语类》卷二十七:“千部万部虽多,只是一个印~。”
➁ 诏板。帝王的诏书或官府文件。《后汉书·杨赐传》:“念官人之重,割用~之恩。”引以板授官。《南齐书·褚炫传》:“~炫补五品。”
➂ 笏(hù)板,官吏上朝时所持的手板。《后汉书·礼仪中》:“八能士各书~言事。”
➃ 板结,结成硬块。《天工开物》卷一:“遇大雨~土,则不复活。”
➄ [板板]邪僻,反常。《诗经·大雅·板》:“上帝~~,下民卒瘅(dān)。”(卒瘅:都因劳致病。)
版
(bǎn):
➀ 筑土墙用的夹板。《汉书·英布传》:“身负~筑。”(筑:木杵,筑墙时用以夯(hāng)实土。)
➁ 古时写字用的木片。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谢(安)送~使王(献之)题之。”
➂ 名册和户籍。柳宗元《梓人传》:“又其下皆有啬夫~尹。”(啬夫:官名。版尹:管理名册户籍的官。)[版图]户籍和地图。《周礼·小宰》:“听闾里以~~。”(乡里之中对土地有争议者依照户籍和地图判决。听:判决诉讼。)泛国家的疆域。周昂《翠屏口》诗七首之三:“不须惊异域,尽在~~中。”
➃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后汉书·范滂传》:“滂怀恨,投~弃官而去。”
蝂
(bǎn):
[蝜(fù)蝂]见“蝜”字。
办
(辦bàn):
➀ 办理,治理。《史记·项羽本纪》:“每吴中有大繇(yáo)役及丧,项梁常为主~。”(主:主持。)引处罚,惩办。《三国志·蜀书·费祎传》:“君信可人,必能~贼者也。”(君信可人:您确实是合适的人。)
➁ 备办,做成。《后汉书·彭宠传》:“趣为诸将军~装。”(趣:赶快。)《晋书·石崇传》:“为客作豆粥,咄嗟(duō jiē)便~。”(咄嗟:仓促,很快的意思。)
半
(bàn):
➀ 二分之一。《庄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万世不竭。”(捶:通“棰”。短木棍。竭:尽。)成语有“半壁江山”。引中,中间。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或回至~路却返。”成语有“半途而废”。
➁ pàn(判)。大块。《汉书·李陵传》:“令军士人持二升糒(bèi),一~冰。”(人:指每个人。持:拿。糒:干饭。)
伴
(bàn):
伙伴,伴侣。吴融《倒次元韵》诗:“南陌来寻~。“(陌:道路。)引陪着,陪伴。胡铨(quán)《戊午上高宗封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事。“(近:人名,指孙近。伴食中书:在中书省陪着吃饭。指任职不管事。中书:官署名。)
拌
(bàn):
➀ pàn(判)。分开,剖开。《吕氏春秋·论威》:“今以木击木则~,以水投水则散。”《史记·龟策列传》:“镌石~蚌,传卖于市。”
➁ 搅和。《齐民要术·作鼓法》:“细磨为面,以水~而蒸之。”
绊
(bàn):
➀ 拴系马足的绳索。泛拴鸟兽的绳索。傅玄《鹰赋》:“饰五彩之华~。”又用绳索拴住马足。《淮南子·俶(chù)真》:“是犹两~骐骥而求致其千里也。”
➁ 约束,牵制。杜甫《曲江》诗之一:“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此身?“
靽
(bàn):
带在马后部的皮带。《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车七百乘,韅(xiǎn)、靷(yǐn)、鞅、~。”(韅:马腹部的皮带。靷:马胸部的皮带。鞅:马颈部的皮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