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bā):

➀ [巴蛇] 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山海经·海内南经》:"~~食象。"

➁ 周代诸侯国,在今重庆东部一带。

➂ [巴人] 民间曲名。 张协《杂诗》之五: “阳春无和者, ~~皆下节。” 本称“下里巴人”。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 yǐng )中者,其始曰下里~~。”

(bā):

➀ 一种香草。屈原《九歌·礼魂》:"成礼兮会鼓,传~兮代舞。"

➁ 芭蕉。张希复《赠诸上人联句》:“乘兴书~叶,闲来入豆房。”

➂ pā。通“葩”。花。《大戴礼记·夏小正》:“拂桐~。”(拂:拂拭。)

(bā):

母猪。《诗经·召南·驺(zōu)虞》:“一发五~。”(发:指射箭。)一说为两岁的猪。

(bá):

➀ 草根。沈括《梦溪笔谈》卷二五:“见路旁生蓟,~甚大。”(蓟:草名。)

➁ 在草野中住宿。《诗经·召南·甘棠》:“蔽芾(fèi)甘棠,勿翦(jiǎn)勿伐,召(shào)伯所~。”(蔽芾:小的样子。甘棠:杜梨。召伯:指召康公。)

➂ bèi(被)。[茇茇]飞翔的样子。宋玉《九辩》:“左朱雀之~~兮,右苍龙之跃跃。“(朱雀:南方七星宿的合称。苍龙:东方七星宿的合称。)

(bá):

➀ 拔起来,拔出来。《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秋八月朔,大风……松柏斯~。”(朔:夏历每月初一。斯:乃,就。)《史记·秦始皇本纪》:“~剑自杀。”引提拔。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作冀州,甄~三十余人。”(山涛:人名。作冀州:当冀州的长官。甄:审察。)

➁ 突出,超出。《孟子·公孙上》:“出于其类,~乎其萃。”今有成语“出类拔萃”。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天姥山)势~五岳掩赤城。”(五岳:我国五座大山。赤城:山名。)

➂ 攻取。《史记·魏公子列传》:“~二十城。”

➃ 动摇,变动。《周易·乾》:“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成语有“坚韧不拔”。

➄ [拔扈]通“跋扈”。蛮横霸道。张衡《西京赋》:“睢盱(huī xū)~~。”(睢盱:张目仰视。)【辩】拔,擢。见“”。

(bá):

大腿上的毛。《庄子·天下》:“腓(féi)无~。”(腓:腿肚子。)

(bá):

祭祀路神。祭后以车轮辗过牲体,以示出行无艰险。《诗经·大雅·生民》:“取羝(dī)以~。“(羝:公羊。)

(bá):

➀ 踏草而行或翻山越岭。《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涉山川。”成语有“跋山涉水”。引踩,践踏。《诗经·豳(bīn)风·狼跋》:“狼~其胡。”(胡:野兽脖子下的垂肉。)

➁ 文体的一种,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多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沈括《梦溪笔谈》卷五:“后人题~多盈巨轴矣。”(题:题写在书籍、文章或书画前面的文字。巨轴:指大卷的著作。)

➂ [跋扈]蛮横霸道。《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将军也。’”《北史·齐神武帝纪》:”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志。”(景:侯景,人名。)成语有“飞扬跋扈。”

(bá):

[旱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鬼怪。《诗经·大雅·云汉》:“~~为虐,如惔(tán)如焚。”(惔:焚烧。)

(bǎ):

➀ 握,持,攥。《战国策·燕策三》:“臣左手~其袖。”王充《论衡·顺鼓》:“操刀~杖以击之。”引控制,把守。《晏子春秋·谏下》:“然则后世谁将~齐国?”杨万里《松关》诗:“竹林行尽到松关,分付双松为~门。”

➁ 量词。束,把。《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乃敕各持一~茅,以火攻拔之。”(敕:命令。)

➂ 介词。将,把(后起意义)。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西湖比西子。”(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➃ pá。通“爬”。扒,搔。《后汉书·戴就传》:“以大针刺指爪中,使以~土,爪悉堕落。”

(罷bà):

➀ 停止。《论语·子罕》:“欲~不能。”《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出兵,五国兵~。”引结束,完了。《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及反,市~。”(到他回去时,集市已经散了。)

➁ 罢免,停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太后大怒,乃~逐赵绾、王臧等。”

➂ pí。通“疲”。疲劳,疲乏。《孙子兵法·军争》:“劲者先,~者后。”引疲沓,无能。与“贤”相对。《荀子·王霸》:“无国而不有贤士,无国而不有~市。”(无国:没有一个国家。)

(bà):

➀ 马笼头。又缰绳。《汉书·王褒传》:“王良执~。”(王良:古代善驾马者。)

➁ 器物的把柄。《北齐书·徐之才传》:“又有以骨为刀子~者,五色斑斓。”又弓身的正中,开弓时手执握处。王维《出塞行》:“玉~角弓珠勒马。”

➂ bǎ(把)。靶子(晚起意义)。

(覇bà):

➀ pò(魄)。阴历月初时的月光。《汉书·律历志下》:“惟四月哉生~。”(哉:始。)这个意义又写作“魄”。

➁ 春秋战国时诸侯的盟主。《商君书·更法》:“五~不同法而霸。”(五霸:指春秋时齐桓公、晋文公等五个诸侯国的盟主。)

➂ 做诸侯的盟主。《孟子·公孙丑上》:“管仲以其君~。“引称霸。诸葛亮《草庐对》:”诚如是,则~业可成。“【注意】在古代,”霸“没有蛮横不讲理的意义。

(bà):

水名。渭水支流,在陕西境内。司马相如《上林赋》:“终始~,浐(chǎn),出入泾、渭。”(浐:水名。)

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