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相关概念
信息与知识
1.信息的含义(名词解释)
信息是一个独立的科学概念。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是一个与物质和能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概念。
2.信息的分类(选择)
分类标准 | 分类结果 |
---|---|
1.产生和作用机制 | 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 |
2.感知方式 | 信息=直接信息+间接信息 |
3.存在形式 | 信息=内储信息+外化信息 |
4.动静状态 | 信息=动态信息+静态信息 |
5.符号种类 | 信息=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 |
3.信息的特性
① 普遍性;② 客观性;③ 时效性;④ 传递性;⑤ 共享性;⑥ 变换性;⑦ 转化性;⑧ 可伪性;⑨ 无限性;⑩ 层次性;⑪ 相对性;⑫ 知识性;⑬ 转移性;⑭ 可存储性;⑮ 可处理性;⑯ 可识别性;⑰ 依附性。
4.信息的功能
(1).前提;(2).支柱;(3).源泉。
5.知识的定义(名词解释)
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意象、价直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
6.知识的特性
(1).智慧性;(2).客观性;(3).依附性;(4).不磨损性;(5).非遗传性;(6).增值性;(7).共享性。
7. 知识的分类(选择)
(1). 知识的科学分类方法
分类标准 | 分类结果 |
---|---|
① 领域 | 知识=哲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 |
② 用途 | 知识=科学知识+技术知识+文化知识 |
③ 状态 | 知识=存量知识+流量知识 |
④ 水平 | 知识=低级知识+中级知识+高级知识 |
⑤ 性质 | 知识=普通知识+专业知识 |
⑥ 载体 | 知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 |
隐性知识:高度个性化且难于格式化的知识。 显性知识: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容易以硬数据的形式交流和共享,并且经编辑和整理的程序或普遍原则。
(2). OECD 的知识分类方法
① 知事类知识(Know What)关于事物或者事实方面的知识。
② 知因类知识(Know Why)关于科学原理以及自然规律的知识。
③ 知能类知识(Know How)做事的技巧和能力,包括技术、技巧和诀窍等。
④ 知人类知识(Know Who)包括知道什么信息等。
资源与信息资源
资源的定义(名词解释)
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能够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达到一定量的客观存在形态。
资源的属性
(1). 质量规定性。 (2). 有效性。 (3). 有限性。 (4). 多宜性。 (5). 时空性。
资源的分类(判断)
① 经济学角度: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
② 其它学科角度:自然资源、社会资源。
③ 在人类社会生产中所起作用: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的含义
- 狭义: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 广义:信息资源是信息和它的生产者以及信息技术的集合。
信息资源的特征
(1). 信息资源的经济学特征:① 需求性。② 稀缺性。③ 可选择性。
(2). 信息资源的独有特征:① 共享性。② 不可分性。③ 不同一性。④ 可驾驭性。⑤ 动态性。
信息资源的分类(选择)
广义信息资源的分类
(1). ①组成关系:元信息资源、本信息资源、表信息资源。
(2). ②具体形态:有形信息资源、无形信息资源。
(3). ③空间位置:国际信息资源、国家信息资源、地区信息资源、单位信息资源。
狭义信息资源的分类
① 开发利用程度:成品信息资源、半成品信息资源、档案信息资源、动态信息资源、消费型信息资源。
② 加工程度:一次信息资源、二次信息资源、三次信息资源。
③ 开发管理角度:记录型信息资源、实物型信息资源、智力型信息资源、零次信息资源。
④ 感官作用:视觉信息资源、听觉信息资源、视听信息资源、触觉信息资源。
⑤ 传递范围:公开信息资源、半公开信息资源、非公开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的度量(选择、填空、计算题)
(1). 基于数据量的信息度量方法:它是计算机信息处理工作当中的一种常用信息度量方法,按反映信息内容的数据所占用计算机存储装置的存储空间大小来衡量信息量的大小。
(2). 基于概率的信息度量
平均信息量计算公式:
(3). 广义信息资源的度量
相关公式如下:
信息化与国家信息化
信息化及相关概念(名词解释)
(1). 信息化:人民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增长以至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
(2). 国家信息化: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信息化建设经济的社会意义
① 信息化是继工业化后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
② 信息化把工业化形成的社会生产力推向了更高阶段。
③ 信息能力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标志。
信息化的不同发展模式
(1). 信息社会的结构模式:服务经济模式、信息——工业模式。
(2). 信息化的科技发展模式:高科技园区模式、跨国公司开发创新模式、国家保护制度模式、开放——竞争模式、军事高科技模式、欧盟协作发展模式、信息基础建设模式。
(3). 信息化的结构模式:信息产业化、产业信息化、生活信息化、社会信息化。
信息化测度
(1). 波拉特的信息经济算法
(2). 小松的社会信息化指数算法
(3). 产业信息化指数算法
(4). IDC信息社会指数算法
国家信息化
(1). 国家信息化的主要含义: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2). 国家信息化的组成要素: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国家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中国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➀
➁
➂
➃
➄
➅